设为首页   收藏本站
网站首页 许氏寻根 许方氏宗谱 根亲文化 活动集锦 公示公告 族人风采 许方氏企业家 感恩致谢 资料下载
关键词: 枞阳 枞阳县 一议 月份 工程
您当前位置:黄华许方氏根亲网站 >> 文章频道 >> 族人风采 >> 浏览文章

许奉恩

日期:2015/12/7 20:59:42 来源:不详 作者:佚名 浏览次  【字体:

许奉恩(公元1816-1878年),字叔平,号兰苕馆主人。安徽桐城黄华里(今安徽省枞阳县黄美乡)人。安徽桐城一带元末动乱年代为朱元璋与陈友谅互相争斗的战场,当地居民十不存一。明初,许氏远祖许道随舅父方淡轩由婺源迁来定居。方公无嗣,许氏后人乃以许方二姓选氏其一,故婺源迁桐方姓许姓的后人实为一族,所以有黄华许方氏之称。许奉恩的高祖许德,字符高,以朴学笃行见推乡里。曾祖许迈,字啸斗,号石村,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(公元1705年),以《易》补邑廪生,选拔贡生,中乾隆十七年(公元1752年)恩科顺天乡试南元(第二名),敕授修职郎,出任扬州府高邮州学正,诰赠文林郎,晋封奉直大夫。祖父许鐄,字曙声,号文英,一号问凫。生于乾隆十一年(公元1746年),以《易》补邑廪生,中庚子(公元1780年)科举人。历任湖南安仁、安福、会同等县知县,敕授文林郎,晋封奉直大夫。父亲许丙椿,字若秋,号农生,晚号园,自称垂钓先生。生于乾隆五十年(公元1785年),由郡庠生考授贡生,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钦赐举人,赠五品钦衔,敕授奉直大夫,享年九十二岁。著作有《易萃》、《园诗文集》、《园诗谈》等。

许奉恩生于嘉庆二十一年(公元1816年)六月五日午时,排行第三。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,又聪敏勤学,博览群书。八岁时摹仿苏老泉《辨奸论》作《君子小人论》,受到何橘州孝廉的赏识,说:“此儿他日当以文章名世。”应童子试,成绩卓著,知县、知州、学使等目之为奇才。为桐城廪贡生,邑试首列。城绅不平,邑侯复面试十人,以《竹夫人》命赋。他信笔直书,居然六朝俪体,士林叹服。安徽巡抚程憩棠曾延为上宾,布政使倪莲舫将他招致幕府,待以国士。他与人“辩论古今,商榷得失,词锋霅霅,英光逼人”,是一个才华横溢,关心世事,积极进取的青年。前辈和友人们对他抱有很大希望,赠楹联一副:“于此间得真名士,愿他日为贤有司。”对他的人品评价也很高,说他“一见倾谈,真率无饰,恂恂然书生本色,可亲可敬,望而知为有道士也”。然而,他虽名重一时,却久困场屋,乡试屡不中,终身为幕僚。青年时期,他多次被学官延聘襄校试卷,道光二十三年(公元1843年)、二十四年、二十六年他与牧友山、朱美堂在南京秦淮三修《花史》。从咸丰四年(公元1854年)到同治二年(公元1863年)这十年中,正是太平天国革命由兴起到衰亡的十年,起初他到处逃难,时为镇压太平军的大吏、将领出谋划策,多次死里逃生。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入蜀,在江良臣幕府中办理文案。同治二年三月,江军门沿江东下,又从长江下游转战山东、陕西、山西和河北等地,他随军参与了镇压太平军的行动。五月末至保定,经刘玉衡太守和江良臣军门奏奖,以知县任用,加五品衔,敕授文林郎,诰封奉直大夫,晋授通议大夫。得了一大堆头衔,终因谒选绌资,未能赴知县任。从同治八年(公元1869年)起,至光绪二年(公元1876年)前后七年时间在扬州方濬颐布政使幕中掌笺奏。晚年作客汉皋,光绪四年五月病死在武昌幕府中,卒年六十二岁。归榇黄华故里,与继配方氏夫人合葬于萧庄宅后屏风山。

奉恩兄弟五人,长兄许溥恩,邑庠生。二兄许勤恩,恩贡生,加五品衔,署南陵、祁门、五河、贵池诸县学官,补授祁门县教谕。四弟许星恩,翰林院待诏。五弟许荣恩,邑庠生。

奉恩元配夫人王氏,生于嘉庆二十一年(公元1816年)七月十五日丑时。诰封宜人,晋封恭人。卒于道光二十五年(公元1845年)七月十二日丑时,葬萧庄后枪山之麓。王氏生二子一女,二子一殇一夭,女适张氏。继配夫人方氏景孟字曜卿,生于嘉庆二十五年(公元1820年)正月,诰封宜人,晋封恭人。无出。卒于同治十二年(公元1873年)四月。侧室朱氏景桓,字稚君,生卒年不详。侧室杨氏,名字及生卒年亦不详。生三子,长艾官,早夭,次大莱,又次小莱。

奉恩从子十人,许方中、许方卢皆候补县丞,加五品衔。许方耆候选,从九品加六品衔。许方鉴,太学生。许方堃,蓝翎守备。许方绛、许方亚、许维瑾皆邑庠生。许维瑜,邑庠生,曾任福建仙游县知事。许维锜,宇甸华,邑庠生,曾任山东青城县知事。

奉恩卒时,妾杨氏育二子在扬州,不久杨氏亦卒。光绪八年,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被拐卖到上海。光绪十三年,奉恩胞侄许方中托人在《申报》光绪十三年四月念一日(五千零五十三号)上刊登寻人启事:

求全骨肉桐城许奉恩字叔平,有子二人:长名大莱,眉清目秀,惟两耳兜风,现年十五岁;次名小莱,貌亚似兄,现年十三。前于光绪八年在扬州失去,找寻不知所之。叔平素以笔墨见重于名公卿,保至五品,以知县用。旋有目疾不仕,著书自娱。诗古文辞各若干卷,藏于箧笥,已刊者有《里乘》一书。叔平殁于鄂渚,侧室杨氏亦寻卒,诸孤细弱,遂至流落。上年其乡人有于上海洋场打狗桥见大莱者,又于戏园外见小莱,想为人诱卖来此。叔平有胞侄名方中,得信来沪寻访不得。敢请大君子饬入代访得实,交其侄领回,以承宗祧。存殁均感,衔结无既矣。此信由钱君庆琳代致陈君竹枰嘱为登报,爰节录之,以副钱陈两君善全骨肉之苦心云。当时虽经登报寻找,但并没有找到。后大莱(方莱)更名如龙,字绍篷,号荦飞,冒广东潮阳县马氏领乡荐举孝廉(中广东举人),官部曹,出为福建省某府同知。大莱有子名家粤,号毓潮,一号小篷,生于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正月。民国十一年许氏修谱,家粤生年月日及字、号均载《黄华许方氏宗谱》。

许奉恩一生著述很多,共有诗文著作十余种,其中只有《里乘》、《兰苕馆诗抄》、《兰苕馆文品论诗合抄》和由他口述别人记录整理的《转徙馀生记》等少数著作传世,其余多散佚了。《里乘》十卷(其中第九卷为摘录别人的作品),文言小说集。此书自同治十三年(公元1874年)首次刊刻以来,至今已不下十余种版本(包括节选本)传世。

奉恩“幼习畎亩,喜观爨弄,又爱听野老丛谈”,尤其是他大半生过的是幕僚生活,云游天下,奔走四方,阅历丰富,见闻广博,日积月累,于小说创作可谓得心应手,落笔自如。他生活在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清朝晚期,即中国由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时期。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,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,欧洲殖民主义者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华古老封建帝国的大门,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。清廷的腐败无能,对外妥协,对内重压,贪官污吏横征暴敛,草菅人命,激起了威震全国的农民起义。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又日趋尖锐的情况下,作为积极入世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,许奉恩倍加关心国家的命运前途和人民的疾苦,他的思想、观点和对现实的态度,在《里乘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。他通过小说鞭挞了草菅人命、巧取豪夺的贪官恶吏,颂扬了廉政爱民、平反冤狱的清官廉吏;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,赞美青年自由相爱,争取自主婚姻而进行的斗争;歌颂济困扶危的侠义精神,憧憬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。表现出儒家知识分子忧国爱民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、生存权利的朴素的民本思想和民主精神。这是他思想中的主导倾向。另一方面,由于他宦途失意,目睹清廷腐败,社会动乱,自己又无力回天,时而产生出世超尘思想。他虽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,但却反对农民的革命斗争,并积极参与镇压,这是由他的阶级立场决定的。他絮絮叨叨地劝善斥恶,固然表现了他善良的愿望,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迂腐,说明他对封建统治阶级还抱有希望。就他的全部思想行为而言,他仍属于封建社会末期保守落后的知识分子。

他的诗论、文论不乏精辟新颖的见解。小说创作运笔娴熟,构思巧妙,描写生动细腻,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。一些优秀篇章可与《聊斋志异》并肩比美。学者赵曾望在其著作《窕言》中说:“近日说部盛称桐城许氏之《里乘》、天长宣氏之《夜雨秋灯录》。”民国初年,上海进步书局编印的《笔记小说大观》给《里乘》下的评语是:“有清一代,笔记小说夥矣,要以蒲、纪二氏为最擅场。《聊斋志异》以文词胜;《阅微草堂》以论断胜。皆千古不磨之作。此书独兼其长,谈狐说鬼,无殊淄水之洗洋;善劝恶惩,犹是河间之宗旨。纸贵已久,鼎峙何疑。”这些评语虽不乏溢美之词,但就《里乘》问世的反映和此后多种版本的出现,也足以说明它的价值。

许奉恩作品

夜话

予客滦州,冬夜与陈果堂参军、葛少莪司马、倪次郊刺史围炉瀹茗,各述先德。果堂言,其祖焕文公讳章,少而读律,每在幕府,办公惟谨。其祖母沈太君,内助行善,御下慈爱,臧获有过,亦不肯以疾言厉色相加。老年奉佛茹素,子孙进甘旨,悉却之,但偶食螺蛳数枚而已。邻有某甲走无常,尝至阴司,见有房屋一所,金碧焜耀,内设龙头几杖,各物陈设精洁,门上横额四字,甲故不识一丁,不知云何。惟见额四旁栖螺蛳数枚,蠕蠕然动,亦不喻其何意。忽一人来,甲试叩之,其人答曰:“此陈十八太娘之第也。君未知耶?”十八者,其祖行;太娘者,其土称也。后为沈太君述之,为之悚然,遂不复食螺。又言,其外大父清苑孙翁,少遭伯奇之厄,卒能以至诚感化。后出而读律,每阅爰书,细意平反。尝夜祷告鬼神,倘有冤屈,乞于梦中相示。娶叶孺人,相助行善,惟恐不及,夫妻矜惜贫苦,老而逾笃。至今子孙科第相承弗替,人以为天之报施善人为不爽也。少莪言,其祖母吴太君,好行善事,愈老愈笃。丐者求食必热而给之。或叩其故,曰:“残羹冷炙,最易伤人,况若曹饥饱不时,肠胃疲败,若滞以冷物,必速其病,是非行善,适所以害之也。”闻者称叹。是可为给食丐人之法。次郊言,其本生祖母某太夫人,性慈善,平生矜孤恤寡,敬老怜贫,无微不至。冬月,遇穷媪寒冷,辄解身所着棉袄予之,己则恒自忍冻,虽子孙不告之。此所谓阴德耳鸣也。是与予曾祖妣殷太君绝相类。初,曾祖父石村公,由拔贡中顺天南元,大挑知县,改就教职,官高邮州学正,嘉惠士林,州人至今称颂。考终任所,宦橐萧条。时先王父问凫公尚未成童,曾祖妣殷太君扶榇携孤归里,亲自课读,日仅薄飥充饥而已。以家道零落,井臼躬操,并于荒山自锄地开垦,荷篠负锸,不惮劳苦。性极慈善,遇贫苦必设法赒济,虽忍饥耐冻而不辞也。既先王父捷秋闱,报至,适殷太君在圃种莱,就问居止。太君笑而指示之。或谓:“此即太夫人也。”报人相顾诧叹。自是日用差给。太君冬月皮衣,恒质以济人,先王父为之赎取,一至春暖,又付典库矣。平居训先王父居官为人之道,壹以廉正慈爱为本,故先王父官楚南,历宰安仁、安福、会同等县,不名一钱,见背后几不能归榇。同时邑中多显宦,归时类获重资,不几何而后嗣凌夷,华屋为墟,良田易主矣。而吾家寒素固如故也。殷太君殁,先祖妣程太君,踵其遗法,觏若画一。至本生先妣史太恭人,生性慈和,最喜隐恶扬善。平居自奉俭约,家大人好客,客至,烹饪必躬亲之,脍炙丰腆,不少吝啬。村妪为先妣执炊,间窃米盐等物,或以告先妣,先妣置若罔闻。问之,则曰:“此细事,我所失有限,若曹得少沾润,不无小补。一经道破,纵不致变生事外,倘他人闻之,相戒勿纳,是绝其给役之路,彼将何以自存耶!”乡党贤之,至今犹称道弗衰。昨予归京师,家大人训之云:“族中有扶鸾者,先妣与先伯母陈太君降坛,谓同膺上帝勅封,先妣为东隅老人,先伯母为西隅老人,同在北海镇守海怪,三年无过,例当迁擢。”今三年矣,又未知量移何若也。惟予小子不肖,因循苟且,不自奋励,少遂显扬,增光泉壤,以慰在天之灵,清夜自思,能勿愧乎!能勿勉乎!


 

译文:

夜话

我做客滦州,冬夜和参军陈果堂、司马葛少莪、刺史倪次郊围炉品茗,各自追述祖先的德业。陈果堂说道:“他的祖先焕文公陈章,年少的时候研习法律,在幕府办公,非常谨慎敬业。他的祖母沈太君,在家里帮他行善积德,对待下属慈祥爱护,即使有了过失,也不肯疾言厉色地予以指责。到了老年吃素信佛,子孙经常拿好吃的供奉祖父母,却全部推辞掉,只是偶尔吃几颗螺黄而已。邻居有个某甲在阴间办差,曾经到阴司衙门,见到其中有一间房屋,金碧辉煌,里面设立着雕刻着龙头的座椅,各色物品陈列精致整洁,门上有四个字的横额题款,某甲不识字,也不知写的是什么。只见到横额四周栖息着螺黄几颗,还在蠕蠕爬动,也不知象征着什么意义。忽然一人走来,某甲试着问他缘故,那人答道:“这是陈十八太娘的府第。你难道不知道吗?”十八,是他祖宗的排行;太娘。是当地的俗称。后来他对沈太君讲述阴司所见,沈太君非常惊悚,从此再不吃螺黄了。

又说,他的外祖父清苑的孙翁,小的时候遭受后母的诬陷中伤,都能以至诚感化。后来出门研习法律,每次看到讼状,一定谨慎揣摩为之平反。曾经夜里祷告鬼神,如果有任何的冤屈,乞求鬼神在梦中相告提示。他娶姓叶的妇人为妻,相助他行善积德,唯恐做得不到位,夫妻俩怜惜贫苦,到老更加坚持。至今子孙科第层出不穷,人们都认为上天报答施善之人果然清清楚楚。

葛少莪说,他的祖母吴太君,喜好行善,越老越坚持。有行乞的人求食,一定将食物做热后再施舍给他。有人问她这是什么缘故,她说道:“残羹冷食,最易伤人,况且他饥一顿饱一顿,肠胃功能退化衰败,如果再积存冷食,一定很快导致疾病的发生,这不是在行善,反而是对他的伤害啊!”听到的人无不赞叹。这也可以成为施舍食物给乞丐的一种方法了。

倪次郊说,他的本生祖母某太夫人,性情慈善,平生体恤孤寡,敬老怜贫,无微不至。冬月,遇到贫困的老妇身体寒冷,于是解下自身所穿的棉袄送给她,自己就咬牙忍受冰冷,即使是子孙也不告诉他们。这就是所说的积阴德亲耳所闻的事情啊。这件事和我的曾祖母殷太君所做的非常类似。

最初,曾祖父石村公,由贡生举荐为顺天、南元、大挑知县,后来改做教育的职务,在高邮州担任学正,在读书人中很有名望,州人至今还在称颂。他在任上去世,所积累的官银很少。当时我的父亲问凫公还未成年,曾祖母殷太君扶棺携子回归故里,亲自教父亲读书,每天仅吃薄饼充饥而已。因为家道零落,亲自挑水做饭,并在荒山开垦土地,背筐扛铲,不怕劳苦。性情极其慈善,遇到贫苦一定想方设法周济援助,宁可自己忍饥受冻也从不推辞。等到父亲乡试中举,报喜的人上门,正赶上殷太君在菜园种菜,就问她老夫人何在?太君笑着用手指示他。有的说道:“这就是太夫人啊!”报讯的人相顾惊诧叹息。从此日用皆有国家供给。太君冬天穿的皮衣,经常典卖用来救济穷人,父亲又将皮衣赎回;等到了春天,又进到当铺里了。平时闲居训诫父亲居官为人之道,一切以廉正慈爱为根本,所以父亲在湖南做官,历任安仁、安福、会同知县,没有贪求过一文钱,等到死后竟然几乎不能将灵柩送回家乡。同时乡中多有显宦,卸任后搜刮了很多钱财,没过多久就被子孙挥霍一空,豪华的居室变为废墟,富美的良田更换主人了。而我家因为一贯的贫寒朴素所以才能守住家业。殷太君死后,祖母程太君,沿用曾祖母的遗法,几乎和她是一个模子画出来的一样。到我的母亲史太夫人,生性慈和,最爱隐恶扬善。平常起居从自己做起,奉俭节约。我父亲好客,每次客人来到,一定亲自烹饪做饭,酒肉丰盛,从不吝啬。有个村妇为母亲打下手,乘机偷窃盐米等物,有人告诉母亲,母亲就跟没听见一样。问她为什么?就说:“这样细小的东西,我所失去的很有限,如果她得到区区之物也能获得满足,这不也是小小的补贴吗?如果揭穿,纵然不至于出什么意外,倘若别人知道了,都对她提高警戒,不再雇佣她,这才是绝了她的生活之路,以后她靠什么生存呢?”乡里的人都觉得她是有贤德的人,至今还在津津乐道。昨天我回到京师,父亲训诫我说:“家族中有扶箕请示神明的人,先母和先伯母陈太君在沙盘上降灵指示,说一同得到上帝的封诏,先母为东耦老人,先伯母为西耦老人,共同在北海镇守海怪,三年没有过失,循例应当升迁拔用。”如今已经三年了,不知道在何处任职了。只是我这个小子不肖,拖拖拉拉,得过且过,不思勤奋进取,没能显宗耀祖,光大门楣,以慰在天之灵,清夜自思,能不感到羞愧吗!能不奋发努力吗!


 

 


上一篇:许来璋先生剩稿印行 下一篇:外大父许穆卿先生家传十七世
0% (0)
0% (10)

相关文章:

网友评论:


阅读排行
推荐文章
图片文章
数十年家族梦 终将成为现实
黄华许方氏字辈解说
巾帼不让须眉
爱心大使许武生